目前分類:I古宅庭園古井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臺南石鼎美古宅  /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225巷4號 

創建年代:清嘉慶十八年(1813)

歷史沿革:

清乾隆中期,石時榮自廈門東渡臺灣府城,先在林朝英所經營的「元美號」工作,其後自創商號「榮盛」。林朝英於結束元美號的營業時,將客戶轉給石時榮,因感念林朝英提拔之恩,將店號改稱「鼎美」,即「鼎承元美」之意。

石時榮經營米、糖買賣有成,生意日盛,並為府城商行「三郊」的董事。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以其四子連中秀才、舉人,遂於同年興建大宅,前廳正脊泥塑篆書「科名聯捷」以誌其盛,宅中「文魁」匾係見證石氏科舉功名的重要文物

石鼎美古宅的格局保存完整,前廳與正廳的石雕、木雕皆精美,各有寓意,屋脊起伏變化也頗為特殊。宅邸雖經整修,但大部分建材仍保留原物,乃是見證清代府城三郊貿易及石氏在府城發展的建築物,深具歷史意義。[1]原古宅原為三進大厝,部分族親改建,今存前二進建物。

P1210844.jpg P1210837.jpg

 

 

 

[1] 詹伯望、曾國棟等《大臺南市文化資產特展圖錄》(臺南市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11),頁243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黃家固園/臺南市東區東門路

創建年代:日大正元年(1912)

歷史革沿:

府城固園黃家福建晉江縣人。黃家起源於佛頭港,黃家在佛頭港「錦祥記」棧間(今仍保留開發時基地),祝三多街有「錦祥記」舊式糖廍,也經營「粉間」(製作地瓜粉等)及「魚塭」。

日明治四十年(1907)日人實施「臺南市區改正計畫」,黃家在兩廣會館對面,牛屎埕街舊厝,因開闢「幸町」被徵收後拆除。此時家族搬遷至「錦祥記」舊糖廍。

日大正元年(1912)左右,家族經營者黃欣,開始在舊糖廍興建日式庭園建築,前庭院有六百坪,後庭有三千多坪。庭園從柴頭港「石頭坑」李氏園買來巨石,營造奇石異木、假山、石橋、噴池,命名為「固園」。

黃欣、黃溪泉兩兄弟十分好客,固園興建後成為政商名流聚集之所。日大正二年(1913)八月初南社的詩人在固園舉行詩會。大正十年(1921)、昭和18年(1943)兩兄弟各自建一洋樓,後期固園成為中式、日式、西式綜合建築。[1]

太平洋戰爭時固園日式建築受波及,戰後因物資不足未能修建。民國五十七年(1968)黃家固園改為住宅區。民國一™八年(2019)因鐵路東移,僅存的建築再次將被拆除。

固園DSC_1372.jpg 固園DSC_1379.jpg

 

 

 

[1] 黃天橫、吳毓琪《固園文學史暨石暘睢庋藏史料圖錄選》(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頁3-15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東門林厝 /臺南市東區慶東街口

創建年代:建於乾隆年間

歷史革沿:

東門林厝於清乾隆年間建在東門城內西側,座北朝南,建築七包三進。[1]

日昭和四年(1929) 日人實施「臺南市區改正計畫」東門路三町(東門路) 拓闢,後進被拆毀。民國六十三年(1974)林厝全部拆除,改建為住宅。臨街道路改為店面,今尚「公廳」部份。「公廳」前有天井,圍高牆,屋脊甚高,近年「公廳」被屋主蓋上鐵皮屋頂。

2008年間調查時堂可見「公廳」高掛「功同武備」匾,欽命福建水師提督軍門兼臺灣鎮府噶普私先巴圖魯帶軍功加一級尋常加六級哈按察使司銜福建分巡臺灣等處地方兵備道兼提為督學政如二級劉五品職員林廷玉立,乾隆六十年歲次乙卯十二月 吉旦。

MVIMG_20190628_152935.jpg MVIMG_20190628_153055.jpg

 

 

 

[1]洪敏麟《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頁190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遂初園/臺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320      

創建年代:道光初年

歷史沿革:

遂初園,為釋志遠建。此庭園可能位於原龍山寺旁(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南區分署),創建人釋志遠[1],疑為某「寺」僧侶,「釋」姓為中國出家人,統一姓氏。

龍山寺自清雍正年初創建於崙仔頂東邊,至日人入臺,該寺仍在。

MVIMG_20190628_153253.jpg

 

 

[1]洪敏麟《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頁191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古宅‧庭園‧古井

1.蘇萬利花園/ 臺南市東門路一段117號       

創建年代:清乾隆年間

歷史沿革:

蘇萬利花園,清乾隆年間為三郊蘇萬利所建[1],其遺址即今府城東邊「崙仔頂」上,西為新樓(今新樓醫院),東臨彌陀寺。

蘇萬利商號係府城著名三郊商號,為北郊之首,專營廈門以北商貨,並出口臺灣糖、米。本址位於大東門內,大東門外為清代臺灣府城糖廓的集中地,故宅第設於崙仔頂高點上。

日治初期臺南神學校第一任巴克禮校長購得「蘇萬利花園」,後改為「臺南市神學校」,今校園部份為其故居。在「新樓」之東側創設「聚珍堂」,開始發行報紙,即今「臺灣教會公報社」前身。初期巴克禮校長即住在蘇宅內。日明治三十四年(1901) 巴克禮校長募得巨款開始建造學堂。日明治三十六年(1903)「臺南神學校」(日大正二年更名為「臺南神學院」)落成,在此之前「蘇萬利花園」已全毀。

DSC_7016.jpg DSC_7024.jpg

 

 

 

[1]洪敏麟《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頁191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