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8總趕宮

創建年代:明永曆年間(1647~1683)

歷史沿革:總趕宮為明鄭時期水師所建,主祀軍船守護神倪總管,原名聖公宮,清乾隆年間改稱總趕宮沿用至今。清朝入臺後廟宇由民間接管,歷經多次整修。民國55(1966)重修成今貌,民國74(1985)廟右廂重建成北方式樣的觀音廳,與廟貌甚不搭配。正殿中央為倪總管神像,兩側則奉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並供奉臺灣巡道楊廷理及仕紳黃化鯉長生祿位,頗為特殊。右側牆下方,有道光15(1835)重建廟紀念石碑。廟內所奉開漳聖王,乃原開漳聖王廟於日治時期因興建第二高等學校拆除廟後移入本廟。

民國97(2008)廟宇重建,民國99(2010)1113日舉行落成火安座大典。

環境描述:赤崁自荷鄭時期始有大量漳、泉等先民渡臺,以信奉海神居多,海神中除媽祖外,另有總管船舶之神。

早期臺江沿岸居民,大多以捕魚或養殖為業,故先民特擇赤崁南側較高之地建廟,感念倪總管保護沿海居民平安,昔日由廟口即可俯視臺江內海。今廟口巷弄依舊向西傾斜,可通舊時臺江內海沿岸(今西門路二段東側)

保存狀況:廟建築為三開間二進一廂,經數十年的滄海桑田,總趕宮現已成為繁華的中正路商業區內小巷中的祠廟,隱於繁華的中正路旁巷內,廟埕相對於廟體成寬闊的四方形,四周除東面的雜貨店、瓦斯行,北面的五瘟廟、電器行外,其餘皆為住宅,來人若非對此區地形地物熟悉,已不易發覺其所在。古蹟左右均緊鄰民宅,幸廟埕寬敞,由前庭眺望,景觀尚可。「門像」之彩繪乃近期再次重修時特聘府城彩繪陳壽彝重繪。

          201626日臺南地震三川殿壁與牆位移,右三川步口壁與柱位移,三川殿壁柱向前傾。神龕左壁粉刷龜裂。

文資身份:直轄市定古蹟

現況照片

 

68 總趕宮1.jpg

總趕宮立面

68 總趕宮2.jpg

68 總趕宮3.jpg

總趕宮前埕外觀 總趕宮三川殿立面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