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大南門碑林

創建年代:日昭和10年(1935

歷史沿革:大南門碑林原稱「古碑陳列場」,又稱「臺南碑林」,設立於日昭和10年(1935),正是日本統治臺灣第四十年。臺灣總督府欲誇耀在臺的殖民成果,同時也為展現帝國的實力,遂舉辦規模足以媲美當時歐洲萬國博覽會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臺北為展覽會的主會場,臺中、臺南及高雄等城市也配合該次活動而設展覽會場,展期從該年1010日到1128日,共計50天。

臺南在這次的展覽會成立「臺灣歷史館」,其中包括特別會場臺南神社(其址在今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臺南市美術館用地)、第一會場臺南商品陳列館(其址在今臺南市中西區中山路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會場臺灣史料館(今臺南市安平區熱蘭遮城博物館)及第三會場大南門暨古碑陳列場(今大南門碑林)等四個會場。

臺灣歷史館的展覽準備工作至該年9月即已完成,其中古碑陳列場共收集45件清代古碑,分三排朝東勒建。

民國34年(1945)臺灣光復後,今臺南市大南門一帶皆被違章戶佔搭房屋,碑林長期被隱藏在雜亂的几案、廚灶之間。迨至民國64年(1975)臺南市政府始將碑林的違章戶全部拆除,45件古碑重見天日。

民國67年(1978)臺南市政府整建大南門城並修葺碑林,特從赤嵌樓移來15件石碑,此外,在三崁店(今臺南市永康區三民里)出土的「重修望海橋碑記」也移立碑林,新舊合計61件石碑,此即今日所見「大南門碑林」的規模。

其後,自赤嵌樓移來的「修造老古石街路頭碑記」再度移回甕城「兌悅門」內;民國72年(1983)臺南市協進街(今中西區金華路四段)興建行人陸橋,自橋礅處掘得「大郡伯守愚萬公德政碑」,翌年七月移立大南門碑林;民國98年(2009)後再增列「臺南市郊外產業道路改修記念碑」及「吳尚新墓碑」,目前大南門碑林陳列63件石碑。

環境描述:昔日府城大南門城城外為墓葬區,日昭和10年(1935),日政府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大南門外西南側設置「第三會場大南門暨古碑陳列場」。

保存狀況:201626日因地震碑亭受損,屋頂、亭柱之水泥破裂,今已修護。

文資身份:數件石碑登錄為一般古物

現況照片

84 大南門碑林1.jpg

大南門碑林全景

84 大南門碑林2.jpg

84 大南門碑林3.jpg

201626日地震後大南門碑林 大南門碑林一角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