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協衙

創建年代: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

歷史沿革:臺灣自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劃歸清朝版圖,由福建抽調水陸各營兵丁戍守臺灣,確立三年一換的班兵制度。臺灣班兵以綠營為主,分陸師與水師兩部分;水師為臺灣水師協標,置副將一員統領水師,又分臺灣水師協標中營、臺灣水師協標左營、臺灣水師協標右營,其中臺灣水師協標中營由副將直轄,設協標中營衙署,又稱中協衙。在清光緒元年﹤臺灣府城街道全圖﹥與日明治二十九年(西元1896年)﹤臺南府迅速測圖﹥仍有標示該衙署,但到了日明治三十三年(西元1900年)﹤臺南府內外略圖﹥已改為「陸軍倉庫」。

環境描述:協標中營衙署位於尖山之東坡下,南側可見覆鼎金小丘,東側有「城守營參府署」,北經竹巷口街、新店尾街可至鎮臺街之總鎮署。約今北忠街南側,成功路40巷與22巷間之北段。

保存狀況:不存

文資身份:

文化資產價值:見證清代臺灣的地方軍備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之協標中營衙署(中協衙).jpg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之協標中營衙署(中協衙)

中協衙舊址現況.jpg

中協衙舊址現況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行政、軍事、衙署及兵營圖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