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臺灣府城大北門

創建年代:清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

歷史沿革:臺灣府城大北門,創建於清雍正三年,係臺灣知縣周鍾瑄創建木柵城所建城

門之一。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改以土、石構築城門,並建城樓;後續以刺竹、綠珊瑚環繞木柵,增強防衛。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林爽文事件平定以後,改建磚石、土城垣,府城城郭的規模更顯宏偉完備。張丙事件後,清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清朝官員在大南門、小南門、大北門、小北門及小東門等城門添建月城,具有加強防衛的作用。昔日臺江內海沿岸各村落經大北門進入府城販賣,在福隆宮廟口形成市集,所以大北門南側的小地名為「市仔頭」。

     日明治三十三年(西元1900年)臺南縣知事新井良一向臺灣總督申請同意貫通大北門東側73公尺左右城垣,以利修築縱貫鐵路,同年六月十八日裁可。

日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年)7月後大北門及其西側城垣被拆除,大北門城門的花崗岩石材,提供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兵營第二期工事所需之外,部份作為臺南公園造景,月城城垣上的硓石古石大部份用於建造臺南公園事務所,僅存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大北門」門額,現存放鄭成功文物館,大北門故址在今北門路與小東路交叉路口南側(即北門路二段34號北側前馬路中間)。     

環境描述:大北門城垣北側有燕潭,即今臺南公園內的蓮花池,潭畔多古樹,景色清幽雅致,素為府城的遊覽勝地。大北門東北側有二股水源注入「燕潭」,「燕潭」是大北門天然的防禦空間,也成為「文元溪」及「文賢溪」的源頭。

保存狀況:城門已不存,臺南公園內有甕城的殘跡露出地表、北門路東側曾發現疑似甕

城的殘跡,擬於下期「透地雷達」探測可能存地表下之建築遺構範圍。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臺南府城重要的紀念史蹟。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大北門」位置.jpg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大北門」位置

日治初期的大北門城(城內之貌).jpg

日治初期的大北門城(城內之貌)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