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 臺灣府城小北門

創建年代:清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

歷史沿革:臺灣府城小北門,又稱鎮北門,創建於清雍正三年,係臺灣知縣周鍾瑄創

建木柵城所建城門之一。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改以土、石構築城門及城樓。張丙事件後,清朝官員於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自小西門起,繞大西門至小北門止,擇地擴建外城並建月城,另開奠坤門、兌悅門、拱乾門三門,以加強府城西緣濱海的防務。

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成大光復校區興建學生活動中心時,出土小北門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鎮北門」門額殘碑,現存放成大歷史系歷 史文物館前方草坪;此外,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小北門」門額及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鎮北門」,現由臺南市文化局收存,允為見證臺灣府城興修沿革的重要文物;小北門故址在今公園北路與西門路三段交會路口。

小北門毀於何時,尚無法確定但從日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年)〈臺南市全圖〉小北門城門(鎮北門)尚存在,自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臺南市街圖〉已不見小北門城門及小北門段城垣(小北門之東北角一帶到小東門遺址北側城牆已不在)。可是從大正十五年(西元1926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仍可看見小北門及城垣的痕跡,應是該段城垣拆除前後之間。

環境描述:大北門與小北門間的城垣先是環繞燕潭而建,到燕潭西緣便斜向西北延伸,銜接小北門,此段城門及城垣於日治時期已拆除。

保存狀況:城門已不存。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臺南府城重要的紀念史蹟。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小北門」位置.jpg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小北門」位置

民國六十年市民蘇孝達重繪 「小北門」之明信片.jpg

民國六十年市民蘇孝達重繪 「小北門」之明信片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