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歷史沿革:日人於大北門外臺南東北邊高地設置「射擊場」,後人也稱此地為「打靶山」。日治時期有日軍第二聯隊駐守,戰後國軍接管設置為第四部隊三分子射擊場,沿用舊有打靶設施,故現在仍留有殘缺的日治時期靶溝遺跡。後「打靶山」土丘因建「高速公路」而被挖,原地興建「慈光十三村」。唯有日治時期靶溝遺跡藏於「自治新村」內,於民國九十五年(西元2007年)十一月軍方開始拆除「自治新村」後呈現原貌。有重興社區里民郭玲惠等人發動保存工作,配合里長進行社區營造,提報「靶溝為遺址」。經九十七年指定,並正式命名為「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

戰後因軍眷居住空間不足,當年蔣宋美齡夫人對外募捐興建眷村,後陸續興建自強新村、果貿二村等眷村,自治新村、自強新村供軍人及家眷使用。

推動地方保存者居民郭玲惠說,重興社區原為自強新村、果貿二村等眷村,自治新村、自強新村於民國九十五年陸續拆除,居民成立志工隊整理環境、訪問耆老,結果意外發現自治新村與慈光十三村之間竟有日治靶溝,經南市遺址古物審議委員會於民國九十七年指定該靶溝為遺址。原軍方保留三棟眷舍 (自治新村1、2、3號眷舍)給里民作為社區營造空間並設置眷村小型「文物館」使用。

環境描述:射擊場遺址西北有「臺南水道事務所」。東側山的後方有柴頭港溪流過,日治射擊場、練兵場範圍很大。練兵場已被開發,射擊場北端闢為「美國學校」,因臺美協防約定,美軍派兵來臺,因而軍眷也隨軍來臺,故而建校於此。往東走向綠帶尚存,東南側留有靶溝為遺址。戰後建的軍眷舍已不保,僅殘留一間半(自治新村1、2號眷舍),射擊場無能抗拒開發,預期將一段一段消失掉,昔日地景不保,最後應僅剩下日治「靶溝」遺構,因為「靶溝」外非指定範圍。(原社區守護隊已提報擬擴大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保存範圍,可惜在去年十二月第三屆臺南市遺址審議委員會審議中軍方已出售該比土地(仁愛段1-66),故未來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整體地貌將不存。今年十二月地主進行試掘,二十四訪查見已挖出「射擊場遺址南段」,完好保存在地表,射擊場遺址延伸線極可以至東豐路451巷之北側,建議提報遺址擴大遺址範圍)。

保存狀況:部分「靶溝」遺構被土遮掩著,其整個地景陸續消失中。

文資身份:直轄市市定遺址

文化資產價值:日治時期軍事訓練場域。

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jpg

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

由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東北側拍向西側草地(軍方已出售該比土地,不久後即建大樓).jpg

由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東北側拍向西側草地(軍方已出售該比土地,不久後即建大樓)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