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五分仔車候車站遺構 / 臺南市東門路橋下

創建年代:日明治四十年(1907)

歷史沿革:

日明治廿八年(1895)日人治臺後,開始積極發展臺灣糖業。

日明治三十五年(1902)頒佈「糖業獎勵規則」,其主要內容有資金補助、確保原料、市場保護等措施,藉此吸引日本資本家到台灣投資設廠,因而讓臺灣糖業朝向現代發展,引進新的科技,改變舊式的製糖方法,然而因為工業運輸的需求,而有小火車(俗稱為五仔車)的通行代替牛車搬運。

臺灣五分仔車約日明治四十年(1907)開始上路的,初期為了是載甘蔗、運糖為主的工具,有車頂的車廂載運糖,沒有車頂的車廂載甘蔗。

當時臺灣的蔗園佈很廣,幾乎遍佈了整個臺灣西部,漸漸的五分仔車成為市區與為偏遠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民眾可以搭便車,後來五分仔車也開始售票,給需要搭乘的人,再加上五分仔車的車行速度很慢,於是有許多年輕人不付錢坐「霸王車」,到站前便趕緊「跳車」,為經歷那時期的長輩津津樂道著。

環境描述:本站五分仔車可往舊社。五分仔車原為運糖為主的小火車,後來也成為沿線的居民主要交通工具。臺南市區現存於東門路橋下五分仔車候車站,在祝三多廟西北處(臺鐵公司的鐵軌西側)。

DSC_7125.jpg DSC_713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