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龍泉井廟/臺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114

創建年代:清乾隆年間

歷史沿革:本廟原主祀福德爺,後由里人林中鶴自安溪清水岩祖師廟奉請清水祖師,稱為「祖師公廟」。清嘉慶廿二年(1817)董事林有華鳩資二百餘圓重修[1],廟門懸掛金色大字「龍泉井」,嘉慶丁丑年(二十二年,1817年) 瓜月穀旦,眾弟子敬立。楹聯左書「清淨祖師嚴神昭海國」、右書「水泉寺井潔佛化龍山」。本廟因位於龍泉井街前而得名,龍泉井街昔日街上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名曰「龍泉井」,為街名之由來。

日大正二年(1913)廟堂,由管理人陳壽、黃欣管理人發起重修。日昭和五年(1930)因日本政府實施市區改正,廟堂受隕,由龍泉井街仕紳黃欣、黃溪泉、周大朝、林樹、陳振福等捐金重建。戰後原廟內有一尊軟身的清水祖師無故失竊。龍泉井廟原街屋形式與鄰屋連為走廊,廊柱為托次坎式的方形柱,門身兩旁、廊牆、裙堵立面均以洗石子裝飾,木構門面梳窗門板,門面與左右身堵彩繪已斑剝不見形貌。本市有泉北里、泉南里是因位於龍泉井廟之北、南而命名之。

廟口高掛兩燈籠,燈籠題有福德正神、清水祖師字樣,但內只見兩尊的清水祖師奉於神桌,福德爺奉於林姓管理人住宅(可能擔心福德爺又被竊)。民國一○六年(2017)因年久失修廟堂漏水、牆壁斑駁嚴重,今管理人為林樹子孫林復成發起捐金重建。民國一○七年(2019)獲民眾通知失竊的軟身清水祖師重回廟堂。今廟堂為民國一○八年(2019)竣工後貌。

環境描述:廟前為龍泉井街(在東門路一段116巷以西(即未到祝三多廟前一帶)。街東為出大東門城重要路徑,廟西昔有黃家粉間及固園(該園建造於日治時期),為當時文人聚會之所。

DSC_6874.jpg DSC_6877.jpg

 

龍泉井廟

 

臺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114號

 

[1] 不著撰者《寺廟台帳.台南市》手抄本(臺南市南廳庶務課,1937),編號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