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集福宮 /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83號

創建年代:清乾隆元年(1736年)  

歷史沿革:

本廟係由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塘後鄉集福祠,由黃、王、劉姓人士迎奉玄天上帝來臺,供奉位在新港墘港邊(今之信義街前段),清乾隆元年(1736),興建小廟供境眾晨昏焚香膜拜玄天上帝;並以居臺懷故土心境,取大陸祖廟「集福祠」為名,號「集福祠」,附近土地俗稱「上帝公地」。

清道光二年(1822),臺閩商賈往來頻繁,在新港墘港船隻裝卸貨物為業,以黃姓先民為首,遂因人口漸多而繁榮; 又官商修造老古石街並建造兌悦門,時由黃資盛、黃元貢、黃元問等董事發起募捐番銀壹仟大圓遷建於現址,更名為集福宮。

日大正元年(1912),由黃歪頭、黃總發起募款叄佰大元修繕[1]。日昭和十年(1935),由黃乞食、曾善、杜格、黃傳等人募款修繕。民國五十六年(1967)再修。至民國八十八年(1999)由吳燦耀、黃裕峰、黃文進、吳漢洲、吳震榮、鄭博夫、陳堯山等委員發起後重修,為今之廟貌。同祀林府千歲、朱、邢、李三千歲,左陪祀沈金二夫人、右祀福德正德。本廟與普濟殿、媽祖樓、金安宮同屬「四聯境」,共同防守西城外「兌悅門」。今本廟後一小祠奉「石獅公」。現存有「修造老古石街路頭碑記」、「老古石街公議界址碑」二座。

集福宮 (1).jpg 集福宮 (13).jpg

 

 

 

[1] 不著撰者《寺廟台帳.台南市》手抄本(臺南市南廳庶務課,1937),編號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