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南沙宮/臺南市中西區和平街55

創建年代:清乾隆十一年(1746)

歷史沿革:

盧姓家族來臺後,於府城南河港碼頭拉縴謀生,因盧姓祖先崇拜包公的公正廉明、鐵面無私,初建小廟供奉,故有「開基包公廟」之稱。清乾隆十一年(1746),家族集下南河街、頂南河街,看西街、松子腳等地住戶,盧姓族親鳩資籌建「南沙宮」,奉祀主神黃府千爺,乃因黃府千爺源自福建晉江縣南沙崗故名。南沙宮座南朝北,面向仁愛街(此街早期稱為「看西街」),日明治三十六年(1903)重建廟堂,廟面對著南河港港道,此時南河港港道尚存,河道東抵原大西門腳,在西門町輕便鐵路西側、頂南河街北側,由1911年﹤臺南市區改正計畫圖﹥可證[1]。民國八十四年(1995)再次重建,改為座西南朝東北,面向和平街,今貌。南沙宮主祀包府千歲、朱王、黃府、欽王、順王、張王、十三王、黃府夫人,同祀福德正神、關帝聖君、觀音菩薩、狄青元帥、石玉元帥、謝將軍、范將軍、王朝將軍、馬漢將軍、中壇元帥、五營、下壇將軍。本廟與藥王廟、金華府合屬「三協境」共守臺灣府城西城。

DSC00613.jpg DSC00606.jpg

 

 

 

[1]范勝雄《西城風華.寺廟》手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