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南湖書院

創建年代:清乾隆30年(1765

歷史沿革:清乾隆30年(1765)臺灣府知府蔣允焄利用自然的丘壑建設堤岸、修砌水門,以供疏泉引水、旱蓄澇洩之用,裨益農田水利,並增府城攬勝。由於位居府城南郊,故名「南湖」。

蔣氏所撰〈新濬永康里南湖碑記〉首述美景天成:「城南法華寺前十數武,有地沮洳,廣可數畝。左受蓬溪,接內山之流;右出大南門,經新昌里蜿蜒入海。諸山環抱,林木參差,此天然邱壑也。」末述竣事風光:「北岸邇寺前,南岸砌舞榭,東西岸有眺臺、八卦亭、福德祠諸勝。……每歲時麗景,老幼熙皞;予率僚寀浮小艇,觴詠其中。山光水色,恍然在目;與民樂之,忘其身之在海外也。」

南湖新濬,風景宜人:「諸山迴抱,林木參差;有巖足陟、有川足泳、有緇廬寶剎足遊憩、有崇臺阿閣足登覽、有佳木繁花足挹翫。」但是府城崇文書院狹小,而且「雜闤闠中,市井囂塵與弦誦之聲相間發,甚非所以一新耳目而肅心志也」。

蔣氏堅持「讀書宜得湖山之助」,因為古人在勝蹟名區「或託跡煙霞、或陶情絲竹,又或則乘風月、寄觴詠,如習家池、修褉亭者,要皆游目騁懷,極聲色、娛心志焉止矣。是奚若陳詩書於座、發金石於室,使師、弟子誦習其中,天光雲影,將日與嚶鳴友聲相觸發也?」乃在湖畔新建「南湖書院」,令讀書得以寄情山水,展拓性靈。

然而美景不常,未及五十年,南湖已見廢置荒蕪。清嘉慶21年(1816)章甫《半崧集簡編》作七言律詩〈法華寺懷古〉:「法華景勝幾時荒,剩水殘山惹恨長;蝶化空尋高士夢,龍歸不鬥美人妝。通幽縱曲高低徑,隨喜難分上下方;舊事風流何處問,月樓無語自淒涼。」並有註言:「古夢蝶園舊址,蔣金竹太守布山門景勝,鑿池造龍舟,建半月樓觀美人競渡;今廢矣!」

環境描述:南湖書院在小南門外。清乾隆30(1765)郡守蔣允焄以崇文書院狹且近市,復建書院於此,闢齋舍,設講堂於法華寺之左,即舊「夢蝶園」處,其地有湖山林木之勝,後居此者多不安,遂廢。回顧今日,南湖早已消失,成為臺南市府連路與健康路一帶寬闊的馬路,當年遊湖競渡的美景無從追憶。幸好法華寺圍牆上嵌有清同治2年(1863)所立示禁碑記,刻著「寺前池內、鱗介放生,嚴禁住持、附近軍民,不許捕捉」,乃得知湖涸而漸成池的事實,以及嚴禁住持捕捉水族的奇特現象。

保存狀況:原建物已不存。

文資身份:無

現況照片

南湖書院舊址位於南湖畔.jpg

南湖書院舊址位於南湖畔

法華寺之左為南湖書院舊址1.jpg

法華寺之左為南湖書院舊址2.jpg

法華寺之左為南湖書院舊址 法華寺之左為南湖書院舊址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