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C文教設施:府學、縣學、書院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敬聖樓 (南社書院)

創建年代: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

歷史沿革: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3年)施世榜入選鳳山縣拔貢生,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春,羅漢門的朱一貴謀事起義,閩浙總督羅覺滿保任命施世榜為參軍協助清廷,而後施世榜行糧募集壯丁,入阿猴林搜捕逸匪,朱一貴事件平定後,被清廷受封為「都司」一職。

清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施世榜捐建「敬聖樓」,用以呼應明清兩朝以來倡導崇文敬字「拾字紙」的文風。
「敬聖樓」是清代臺灣府最早設置敬字亭之所,內奉祀文昌帝君。清乾隆十年(西元1745年)劉勝鳩眾修。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陳朝樑重修;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生員陳廷瑜、拔貢黃汝濟、職員吳春貴、歲貢生韓必昌等鳩眾改建;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增祀文聖倉頡,改為「南社書院」。

環境描述:書院建於大南門外,出大南門城往西有小路可達(今樹林街二段328巷之南側,寧南街120巷之東側一帶),日治時期南側有西本願寺,西北側有台南禪寺。

保存狀況:不存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清領時期臺灣敬字亭與書院史蹟。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南社書院.jpg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南社書院

南社書院舊址約大南門外樹林街二段328巷之南側.jpg

南社書院舊址約大南門外樹林街二段328巷之南側

檢視較大的地圖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引心書院

創建年代:清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年)

歷史沿革:清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年)臺灣縣邑紳黃拔萃設置書院於檨仔林(今忠義路臺南美術館址)的原龍華派齋堂開化堂內,初稱「引心文社」,後改稱「引心書院」。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臺灣縣知縣黎容與邑紳黃拔萃商議將「引心文社」改為「臺灣縣書院」,「臺灣縣書院」後遷至柱仔行北端之呂祖廟。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臺灣縣知縣沈受謙購臺灣縣署南側民房遷建新書院,遂改稱「蓬壺書院」。

環境描述:「引心書院」初設福安坑溪之北側「檨仔林」內,「檨仔林」之稱乃因此地有種植大片的檨仔樹而得名,邑紳黃拔萃擇地於「檨仔林」之舊齋堂內開辦「引心書院」。昔日此處環境清靜優美,東有福安坑溪支流自府文廟流入老樹蒼鬱的「檨仔林」,溪水長流入海防廳(亦稱分府衙門)南側後,出「水門」,入臺江內海。西南處有著名的「磚仔橋」。

保存狀況:不存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見證清領時期臺灣書院的設置與發展。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引心書院.jpg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引心書院

蓬壺書院外觀.jpg

蓬壺書院外觀

檢視較大的地圖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正音書院

創建年代:清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

歷史沿革:清雍正六年(1728)皇帝諭旨:「福建、廣東兩省督撫,轉飭所屬府州縣有司及教官,遍為傳示,多方訓導,務使語言明白,使人通曉,不得仍前習為鄉音。」福建廣東兩省所屬府州縣乃設立「正音書院」,聘請當地駐防的人(滿州人)任教,書院特招秀才、舉人學習北京音。清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臺灣府於臺灣縣署之左開設「正音書院」。以教官方語言,乃是一處由官方主導之傳授語音、矯正語音教育的場所。正音書院至清朝中葉之後逐漸停辦。

環境描述:正音書院當時設置臺灣縣署之左,乃今臺南火車站前(成功路路一帶)。

保存狀況:不存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清領時期臺灣書院史蹟,也是推行官方語言的教育機構。

 

正音書院當時設置臺灣縣署之左,乃今臺南火車站前(成功路路一帶)。.jpg

正音書院當時設置臺灣縣署之左,乃今臺南火車站前(成功路路一帶)

檢視較大的地圖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