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引心書院
創建年代:清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年)
歷史沿革:清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年)臺灣縣邑紳黃拔萃設置書院於檨仔林(今忠義路臺南美術館址)的原龍華派齋堂開化堂內,初稱「引心文社」,後改稱「引心書院」。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臺灣縣知縣黎容與邑紳黃拔萃商議將「引心文社」改為「臺灣縣書院」,「臺灣縣書院」後遷至柱仔行北端之呂祖廟。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臺灣縣知縣沈受謙購臺灣縣署南側民房遷建新書院,遂改稱「蓬壺書院」。
環境描述:「引心書院」初設福安坑溪之北側「檨仔林」內,「檨仔林」之稱乃因此地有種植大片的檨仔樹而得名,邑紳黃拔萃擇地於「檨仔林」之舊齋堂內開辦「引心書院」。昔日此處環境清靜優美,東有福安坑溪支流自府文廟流入老樹蒼鬱的「檨仔林」,溪水長流入海防廳(亦稱分府衙門)南側後,出「水門」,入臺江內海。西南處有著名的「磚仔橋」。
保存狀況:不存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見證清領時期臺灣書院的設置與發展。
1875年間〈臺灣府城街道圖〉中的引心書院 |
蓬壺書院外觀 |
檢視較大的地圖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