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臺灣府城隍廟

創建年代:明永曆23年(1669)

歷史沿革:明永曆23年(1669)建城隍廟於東安坊,為臺灣最早城隍廟。清廷領臺,置臺灣府,轄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康熙32年(1693)臺灣知府吳國柱修建城隍廟。城隍爺為地方守護神,專管百姓陰間諸事與地方長官之掌理人間,分而治之。早期新官上任,必先至城隍廟上香祭拜。
清代名宦蔣元樞修建府城七寺八廟,臺灣府城隍廟即其中之一,廟方留存清乾隆42年(1777)「重修城隍廟圖」與「重脩臺灣府城隍廟碑記」二方石碑,見證蔣元樞任臺期間的重大建設。清乾隆53年(1788年)石質神案(七爺神像前),題刻「廈門義民總首信官陳光聘叩謝」,見證林爽文事件及義民平定的史實。日治昭和12年(1937)觀音山石石雕龍柱與石獅,其石材與雕造造型、透雕技法皆呈現當代風格。

環境描述:昔日明鄭時期承天府府署之南,今臺灣府署之西南,考棚南側。清乾隆42(1777)蔣元樞修建臺灣府城隍廟時增建廟前戲臺,而留有「戲臺后街」之地名,為臺灣最早城隍廟。

2015年10月「臺南城文化資產論壇」中傅朝卿教授表非示:綜觀全世界的「歷史名城」都有三個基本特質,第一是要有「歷史中心」,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所訂定,此一概念一定要有,第二是「城市的歷史層級」,以臺南為例,在這個城內有荷蘭人、明朝、清朝、日本、民國,歷史層級非常清楚,第三是「城市管制」,我們有都市計畫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外,還有沒有法律可以控制都市?是否能成為「歷史名城」的三個基本元素。

臺南府城的歷史中心在府署附近,自清代起城隍廟考棚、鴻指園、府署建築物相鄰,民國104年(2015)都市開發城隍廟後原考棚、鴻指園舊址蓋十五層樓的公寓,民國105年(2016)6月從府城隍廟看過去,背後突出的建築。從許多古蹟看出去,市容慘不忍睹,一個歷史名城不能往外看,只能待在室內,就不能叫歷史名城了。

保存狀況:今天所見的臺灣府城隍廟,坐北朝南,是歷經多次修建的結果。廟前原有寬廣的廟埕,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劃為道路用地;民國71年(1982)青年路拓寬為十五公尺的道路,使得前殿緊臨道路,成為臨衝的廟宇。

文資身份:國定古蹟

30 臺灣府城隍廟1.jpg

 

臺灣府城隍廟

30 臺灣府城隍廟2.jpg

30 臺灣府城隍廟3.jpg30 臺灣府城隍廟4.jpg

臺灣府城隍廟中名匾:爾來了 警世楹聯: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