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5天壇(天公廟)

創建年代:清咸豐四年(1854

歷史沿革:天壇創建於清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主祀玉皇上帝,舊稱「天壇」、「天公壇」,俗稱「天公廟」,位於鷲嶺,處為府城民間信仰的重鎮。

天壇的三川門不繪寺廟常見的門神,而施用門釘;因為玉皇上帝乃九五至尊,必用顆顆排列整齊的門釘,用以彰顯帝格。正殿高聳,供奉「玉皇上帝聖位」而不塑造神像膜拜,以示天本無相,至尊崇高的神格。

廟內留存多方古匾,深具文字性文化資產的價值。其中正殿檐廊的「一」字匾以宗教意境取勝,素稱府城三大名匾之一;其書法最為精簡,只有一劃,呈現俗語所說「千算萬算,不如老天爺一算」的意義,更喻意「唯天唯大、一以貫之」的道理。清光緒16年(1890)「三才弌理」匾額宣示敬天與王道的傳統思想,亦具特色。

牆壁間嵌立多件石碑,是廟方的歷史沿革。清咸豐5年(1855)「臺郡天公壇碑記」、「臺郡天公壇創建捐題碑記」詳述本廟創建緣起與建築規模,並詳載各級官員、地方仕紳與商號的捐款銀兩,可見天壇在府城信仰中極受尊崇。

從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民眾絡繹不絕相繼前來朝拜,人潮將廟裡廟外擠得水洩不通的情形,即可看出天壇在民眾的信仰生活佔有重要地位,「天壇玉皇上帝誕辰」深具民俗信仰特色的文化資產。(市定古蹟)

環境描述:天壇,又稱「天公壇」,俗稱「天公廟」,位於鷲嶺西坡,相傳為延平郡王鄭成功於此築臺祭天之所。廟埕、三川殿、正殿、後殿及前後過水廊組成與一般傳統廟宇格局相若。廟埕前置一照牆,雕塑相當生動,三川殿前石獅、抱鼓石造型幽雅生動為重要文物。門板則以門釘取代門神,以彰顯玉帝之神格。

正殿前檐懸「一」字匾,為府城三大名匾之一。正殿奉祀玉皇上帝牌位,不設神像,神龕雕刻華麗。後殿奉祀斗母、南斗、北斗等諸神,與庶民信仰中生老福壽功名利祿重要關聯,也是臺灣庶民改運、祈福之場域。

保存狀況:民國922003三川殿整修及民國952006正殿整修,將當時創建時文物加以重新彩繪及維護恢復當時的建築風格。

文資身份:直轄市定古蹟

 

現況照片

55 天壇(天公廟)1.jpg

天壇外觀新貌

55 天壇(天公廟)2.jpg

55 天壇(天公廟)4.jpg

三川殿立面 正殿立面空間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