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9昆沙宮
創建年代:明永曆年間
歷史沿革:昆沙宮,主祀中壇元帥,即太子爺,亦稱下太子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原位於現址西側,清乾隆年間因築小西門(靖波門)而遷建現址東側。清嘉慶15年(1810)重修,又道光、光緒年間亦有重修。日明治32年(1899),又因原址興建監獄宿舍而遷建於現址,日昭和5年(1930)因地震損毀而重建,戰後,民國36年(1947)再修,現貌為民國76年(1987)重建之貌。
昆沙宮原為古樸之木構建築,牆上有精美之泥塑,但改建後成為鋼筋混凝土二進三開間之建築,前有拜亭,屋頂仍採傳統閩南燕尾形式,只留部份原有的交趾燒嵌於正殿上,傳為葉王師徒之作品。
環境描述:昆沙宮原址隔福安坑溪在鳳山縣土墼埕,坐東朝西,可俯視臺江內海。明治32年(1899),興建監獄宿舍,而移建廟東今址,改為坐南朝北,而福安坑溪正由右側環繞廟前向西流,注入臺江。日治末期溪流改道,民國60年代福安坑溪也覆蓋混凝土涵箱。
保存狀況:歷代均有修建,民國76年(1987)重建而成今貌,保存狀況良好。
文資身份:無
現況照片
|
昆沙宮外觀 |
|
|
三川步口 | 內部空間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