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4清水寺

創建年代:清康熙年間

歷史沿革:清水寺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據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卷五 外編〈寺觀〉:「清水寺:在東安坊。康熙間建,乾隆五十六年,里人陳遜輝等修。」

日大正4年(1915)趙源澄、民國35年(1946)林水定均曾發起重修,民國100年(2011)重修落成今堂皇廟貌。

清水寺位於府城東安坊清水寺街,原奉祀清水祖師,傳說清乾隆35年(1770)某日府城下大雨,寺前枋溪上游漂來一塊香木,至寺前匯水處久久不去,

境眾異而拾之,將拾起木頭雕成觀音神像供奉於寺內,遂有「水流觀音」之暱稱。清水寺附近地下水源豐沛,寺前有一井曰「平安井」,為往昔周邊重要飲用水。

自府城大北門外「黃檗寺」被毀後,「清水寺」遂取代列名為清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環境描述:清水寺前為溝仔底,溝仔底(又稱枋溪,現已淤積改成地下暗渠)為德慶溪的重要支流,源自東門圓環附近,向北流經清水寺前方,再經太平境教會、吳園藝文中心,

終在今遠東百貨公司前注入德慶溪。清水寺前左右兩邊有兩棵百年榕樹,目前由臺南市政府列為珍貴的自然資源,還有一個百年幫浦及古井,目前仍可使用,水質清澈涼爽。

保存狀況:民國100年(2011)重修落成今堂皇廟貌。

文資身份:無

現況照片

44 清水寺1.jpg

清水寺外觀

44 清水寺2.jpg

44 清水寺3.jpg

清水寺街前為溝仔底 清水寺正殿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