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5重慶寺

創建年代:清康熙60年(1721

歷史沿革:創建於清康熙60年(1721),座落於臺灣府寧南坊,主祀釋迦牟尼佛。清乾隆43年(1778)臺灣知府蔣元樞捐俸重修,因此淵源,被譽為府城寺廟中「七寺八廟」之一,其後歷代屢有修葺。

日大正4年(1915)日本政府強制徵收購買重慶寺,以為新建臺南州廳舍的建築用地,以至莊嚴

梵宇被毀,部分珍貴文物流失。日大正5年(1916)信徒蔡森等人發起購買今址廟地,重建寺宇。

日治末期寺宇遭美機炸毀,及至二戰結束後,民國45年(1956)再次重修。民國58年(1969)多位信徒皈依西藏密宗貢噶上師,並改奉「大悲勝海紅觀音菩薩」,重慶寺遂成為藏密噶瑪噶舉派在臺南的發源地。

重慶寺法脈原屬佛教臨濟宗,其後增祀月老,日治時期又從南星殿(臺町二丁目173番地)移祀西嶽大帝、速報司、功德司、牛頭、馬面等神祇,及至戰後改歸藏傳密宗,呈現其多元民間信仰的特色。此外,寺內置有醋罎一只以供失和的夫婦攪動,據稱即可令另一半回心轉意,效果頗佳,故民間乃戲稱重慶寺為「醋矸仔廟」,頗為特殊。民國103年(2014)再次修建落成。

環境描述:原初設於御史衙前,今臺灣文學館內,因新建臺南州廳遷移建西側今址。昔日因正殿觀音菩薩前有一壺,內置酸醋,據傳夫妻失和者,可以至此乞求觀音菩薩相助,讓夫妻合好如初,故有「醋壺廟」之稱。今醋壺放置於速報司案前。

保存狀況: 民國102年(20137月完成修復,採用鋼筋水泥加磚造砌牆的建築形式;其外觀莊重樸實,屋基紮實,屋面覆以傳統仰合瓦,不尚藻飾,不設斗栱。依空間格局屬單殿式加拜亭,形式極為樸素。

文資身份:歷史建築

現況照片

45 重慶寺1.jpg

正面現況

45 重慶寺2.jpg

45 重慶寺3.jpg

正殿後方四樓高的嗊噶老人紀念館 三川殿前活動式帳棚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