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總祿境下土地公廟

創建年代:清乾隆十三年(西元1748年)

歷史沿革:清初總鎮署官兵來往府城市街,需經過坑仔街與禾寮港街,可至府署、縣署、十字大街。過坑仔街為總鎮署官兵經常往來的街道,因而改名「總爺街」。

「總祿境」,又名下土地公,相對於東側的「鎮轅境」,又稱頂土地公;「鎮轅境」位於總爺古街道之街首,總祿境則位於街尾都是該地信仰中心。

「總祿境」舊廟左側臨「過坑仔街」,位處於較低處,易聚財,因而民間有「求官者拜頂土地,求財者拜下土地」之說。總祿境拜亭與單殿所構成,據說此乃為太子太保王得祿感恩當年受土地公之助,而奏請清廷賜封恭塑神像,正殿的土地公手執金元寶,配祀招財童子、進寶童子,兩童子神像造型特殊。

民國七十二年(西元1983年)忠義路拓寬廟地被迫徵收,在管理人與眾信大德捐金重建新廟於原舊廟南邊20公尺,從位於小街成為大馬路之廟。

環境描述:昔日廟位於總爺街西段,禾寮港北岸的「過坑仔街」,乃為總鎮署官兵往來府署、縣署必經之處。民國七十二年因忠義路拓寬廟地被迫徵收,南移原舊廟20公尺處。

保存狀況:良好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鎮北坊重要的土地公信仰之一。

總祿境下土地公外貌.jpg

總祿境下土地公外貌

總祿境下土地公舊址處.jpg

總祿境下土地公舊址處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