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0開隆宮

創建年代:清雍正10(1732)

歷史沿革:開隆宮又稱七星娘娘廟,創建於清雍正10(1732),主祀七星娘娘,為府城著名護幼的廟宇之一。七星娘娘乃自浙江寧海分香而來。清道光23(1843)、日大正14(1925)均曾修繕;民國57(1968)重建,民國75(1986)重修,現存歷代重修古碑。

本廟的﹤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為無形文化資產。

府城特有民俗「做十六歲」,「七娘媽」,又可稱為「七星娘娘」,是婦女和幼兒的保護神。每年七娘媽聖誕(農曆七月七日)前夕,父母會帶著幼兒前往廟內拜契,並在幼兒的脖子上「捾絭」(讀如「握卷」,將紅線圈掛古錢或鎖牌),以祈求七娘媽庇祐幼兒平安健康的成長,同時每年也會進行「換絭」,直到十六歲成年,回廟內向七娘媽酬謝神恩,感謝這十六年來庇祐,備油飯、麻油肉酒、大麵、雙連龜(男)、紅龜(女)、甜芋,並備圓仔花、胭脂水粉、七娘媽亭和金紙、鳥母衣等物品酬拜神明,而後由兩位家族長輩提持「七娘媽亭」懸空,成年的子女男左女右彎腰躦繞七娘媽亭三次,出「姊媽宮」或「出鳥母宮」。這是府城人主要「做十六歲」的廟宇之一。

環境描述:位於臺灣府考棚西北側,西南有溝仔底溪流入吳園,後與德慶溪主流會流。

保存狀況:今貌為民國75(1986)重修,留存清道光23(1823)「重興開隆宮碑記」、日大正14(1925)「開隆宮重修碑記」。

文資身份:民俗及有關文物

現況照片

60 開隆宮1.jpg

七夕節七娘媽聖誕日熱鬧之景

60 開隆宮2.jpg

60 開隆宮3.jpg

酬謝神恩七娘媽供品 開隆宮成年禮以躦桌下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