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臺灣縣文廟
創建年代:清康熙23年(1684)
歷史沿革:臺灣縣文廟位於臺灣府城內,原東安坊仁厚境街,萬壽宮西側,清康熙23年(1684)知縣沈朝聘創建。清康熙29年(1690)知縣王兆陞重修,清康熙42年(1703)知縣陳璸於廟右建明倫堂,並捐俸修廟,清康熙44年(1705)知縣王仕俊時完工。清康熙48年(1709)知縣張宥於明倫堂之後創建學廨、且修繕廟前棚欄照墻。清康熙49年(1710)巡道陳璸改築為磚垣、設禮門、義路。
清康熙54年(1715)巡道陳璸改建啟聖祠,以左右夾堂為名宦鄉賢祠,知縣俞兆岳、教諭鄭長濟疏濬泮池。清康熙59年(1720)同知攝縣事王禮,修廡牆及禮門、義路。清雍正元年(1723)知縣周鍾瑄重修正廟,又奉詔改啟聖祠為崇聖祠,另立忠義祠於廟門右側。清雍正12年(1734)貢生陳應魁,首倡立土地祠於廟門右側,並建櫺星門於泮池外側。
清乾隆8年(1743)諸生張元華等修崇聖祠。清乾隆14年(1749)學廨圯塌,教諭朱計元加以重修。清乾隆15年(1750)廪生候世輝等捐資重修正廟,並拓兩廡,擴大廟庭,又將廟門左側做為孝悌祠、禮門、義路、泮池、櫺星門、照墻及崇聖祠,廟右明倫堂等全都加以重修,且在崇聖祠後面見訓導廨。日本治臺,萬壽宮及臺灣縣學充為臺南地方法院。日大正4年(1915)臺南地方法院新建於福安坑溪南畔馬兵營,萬壽宮及臺灣縣學舊址改為臺南地方法院院長官邸、法院宿舍(已拆除)。
環境描述:位於山川臺之西南坡,南側為福安坑溪源頭,臺灣縣文廟(今臺南地方法院院長官邸左側)已為民宅,西北角在今府前路一段路中。
保存狀況:日治時期拆除改建為臺南地方法院宿舍,現存「文廟界址」碑,收藏在臺南地方法院院長官邸內;清乾隆43年(1778)「重建臺灣縣學碑記」與清嘉慶19年(1814)「重建臺灣縣學聖廟捐提碑記」存立大南門碑林。
文資身份:無
現況照片
1911年臺南市區改正計畫圖中縣文廟建築穿越過府前路,到對街了 |
「文廟界址」碑今存臺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 | 臺灣縣文廟舊址在府前路一段85巷之西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