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東郭門 / 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一段與衛國街路口

創建年代:創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936)

歷史沿革:

連橫《臺灣通史》卷十六〈城池志〉:道光四年許尚之變,十二年張丙之變,南北相擾,官紳議建外郭,不許,僅築東郭之門,旁植刺竹,設仁和、永康二門以出入之。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地大震,城壁多壞,修之。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又發國帑,大修之。十三年,移臺灣府縣於臺中,改稱臺南,而縣曰安平。[1]

清道光十二年(1832)張丙事件後,清道光十六年(1836)臺灣府相關城門增建月城,以強防務於大東門外創置竹城,並開設永康、東郭、仁和門等三門以屏藩大東門城垣。「東郭門」約位於大東門外城東側頂端的[2]

環境描述:東郭門位於大東門外城東端,今東門路二段、衛國街、林森路一段間路口,通往仁德庄、舊社(歸仁區)的主要門戶。今已不存。

東郭門 (1).jpg 東郭門 (6).jpg

 

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一段與衛國街路口

 


[1] 連橫《臺灣通史》卷十六〈城池志〉(臺北市:中華叢書委員會,1955),頁360

[2] 黃典權《古臺灣府治海桑城坊考》(臺南市:作者印行,1973),頁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