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崇福宮/臺南市中西民族三段119

歷史沿革:

清乾隆元年(1736)有蔡姓祖先自泉州府晉江縣石獅鎮大崙鄉渡臺時,自家鄉迎來玄天上帝。清乾隆廿七年間蔡姓族親建家祠並祀奉玄天上帝。清道光五年(1825),蔡姓族親鳩資建廟堂於佛頭港下游之佛頭港街與媽祖樓街交叉處一帶,奉祀之玄天上帝係泉州晉江「大崙蔡」所移祀,成為碼頭工人之保護神。主神玄天上帝民間慣稱為「上帝公」,故廟口又有「上帝公口」之稱。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1]清同治二年(1863)修繕廟堂。清光緒七年(1881)七月由董事許照澤、蔡琢章、蔡由等捐銀六百四千元改建。日明治三十五年十月支五十元修繕廟亭[2]。日大正十四年日人市區改正計畫,新闢建永樂町一丁目,廟方決議重建廟堂,將原座北朝南改為朝北(今廟向) 。戰後 (1946年)廟堂有整修。民國七十二年(1983)廟堂再次重建,成今貌。

崇福宮 (1).jpg 崇福宮 (5).jpg

 

 

 

[1] 范勝雄《西城風華.寺廟》手稿。

[2] 不著撰者《寺廟台帳.台南市》手抄本(臺南市南廳庶務課,1937),編號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