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鄭氏家廟(鄭氏宗祠)

創建年代:明永曆17年(1663

歷史沿革:鄭氏家廟創建於明永曆17年(1663),原為嗣子鄭經所建,奉祀鄭成功的專祠,係臺灣第一座鄭氏家廟。清康熙23年(1684)臺灣入清版圖以後,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堂內石柱聯曰「昭毅無雙開疆復土承天績,格思靡既迪後光前擘海祠」,尤顯延平拓土的功業與慎終追遠的美德。清乾隆23年(1758)曾重修。到日大正8年(1919)時日人進行市區改正,拓寬五帝廟廟街,廟門部份遭拆除。近年重修,改稱「鄭姓宗祠」;民國91年(2002429日更予以正名,掛匾改稱「鄭成功祖廟」。案,「家廟」多為有品秩或有封爵謚號的官宦所立,「祠堂」則是一般庶人所立,古蹟定名「鄭氏家廟」有其意義。

本廟座東朝西,空間狹長,分前殿、正殿、後殿的三進建築,步口採凹壽式,左右各有一間房間,大門正中掛「昭格堂」匾,正殿門楣懸有「揆咨岳佐」一匾,殿中神龕鄭成功雕像高坐其中,係民國50年代移入本堂,民國36年(1947)蔡心所雕,側奉鄭氏歷代家族神位,樑上則掛「三圭世錫」匾。

環境描述:鄭氏家廟坐東朝西,廟之右側有一井,過右側巷為三官廟,家廟後方經三官堂後街可達報恩堂,廟前過街為五帝廟,再西為原臺灣道署(今永福國小)

保存狀況:鄭氏家廟坐東朝西,位於忠義路和忠義路二段三十八巷的交叉口上,為一座三開間三落式硬山頂的建築,附近廟堂林立,右有三官廟,後有報恩堂,民國72年(1983)臺南市政府拓寬忠義路時重加修建,並於民國88年(1999)時,木構架修護及彩繪工程修護,成為今日的廟貌。

文資身份:直轄市定古蹟

 

現況照片

80 鄭氏家廟(鄭氏宗祠)1.jpg

宗祠外觀

80 鄭氏家廟(鄭氏宗祠)3.jpg

80 鄭氏家廟(鄭氏宗祠)4.jpg

宗祠內 宗祠內祭祀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