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保安宮 / 臺南市中西區保安路90

創建年代: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

歷史沿革: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有福建漁民來臺南安平外海捕魚,因連續幾次捕魚,魚獲甚豐,為感念船上安置的李、池、吳、朱、范五位王爺保佑,於臺南岸邊建一小廟奉祀。[1]清光緒年間,有附近居民前往清國内地,航行前先至本廟參拜,途中遇到暴風雨,所幸安然渡過本次浩劫,劫後餘生,感應神庥庇佑,乃發起鳩資改建廟宇。日大正二年(1913)重修。[2]日大正十年(1921),福安坑溪進行截彎取直(開闢南幹線排水系統),廟前軒亭(四垂亭)被拆除。民國五十年(1961)重修,並辦理建醮大典。民國六十八年(1979),市府開闢新南路(今府前路二段),後殿被拆除,重新改建;民國七十四年(1985)興建落成,即今貌。為臺南市頗具規模

的王爺廟之一。配祀:七府千歲、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觀音佛祖、白蓮聖母、月老公、徐

甲真人、田都元師、高元師、趙元帥、中壇元師、白馬將軍、黑虎將軍、謝將軍、范將軍、

五營。

後殿「白蓮聖母」,大有來歷。清乾隆五十三年(1778),福康安將軍平定林爽文事件後,乾隆皇帝龍心大悅,下詔五篇誥文,褒獎福康安將軍等平定之功,並建生祠紀念。嗣後十座石碑、碑座運到府城,在上岸時有一碑座翻落內海,落海的御龜贔屭,直到日明治四十四年(1911),有一漁民夜裡夢到他家漁塭有一隻石龜,漁民乃請示本宮王爺,後由三王爺附駕帶乩童率眾找到失落石龜,搬遷祀奉於廟前。當時石龜落水已有一百三十年,具有靈性,乃「白蓮聖母」附身,相傳其石龜背部凹槽積水飲之可治惡疾,塗之可治眼疾,消息很快傳開,祈願者也愈來愈多。今石龜遷移安奉於廟內正殿左方,享盡人間香火,號稱「白蓮聖母」[3]

廟前高掛乾隆三十七年(1772)「保安宮」匾額、乾隆三十七年(1772)「代天府」匾額、廟側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修建捐題石碑、道光十五年(1835)修建捐題「增建東西廂與殿宇修葺」石碑、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建捐題石碑「惜字亭碑」、民國三十六年(1947)「鐵筆義史」。民國七十年(1971)「代天府保安宮石龜沿革」碑、民國七十四年(1985)「台南市代天府保安宮沿革」碑。

IMG_20190626_102246.jpg IMG_20190626_102512.jpg

 

 


[1] 不著撰者《寺廟台帳.台南市》手抄本(臺南市南廳庶務課,1937),編號51

[2] 范勝雄《西城風華.寺廟》手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