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6.鎮山城隍廟
創建年代:清光緒年間
歷史沿革:鎮山城隍廟,位於大銃街尾,山埔頭之西,神農殿之東北方。相傳建於清光緒年十年 (西元1884年)前後,里人石成不忍見家之東側,山埔頭之西邊墓園死骨曝曬四處,出資建一萬善同歸祠供奉先民遺骨,因保佑境內平安有功,更名為「大將爺祠」,祠內奉「大將爺牌位」。戰後里人鳩資重建大將爺祠。
民國四十五年開闢公園眷村新村時又挖出一些先民遺骨,原擬合入祀墓祠內,但神明「大將爺」不同意。民國六十五年間,有幾位信眾夢到城隍指示取樟木雕刻其像,信眾依指示雕塑兩尊城隍像。民國六十七年自首邑縣城隍廟乞求縣城隍爺香火入神,因廟近小北門,廟名「小北鎮山城隍廟」,而後香火更佳鼎盛。
民國七十年本祠改建,增建地下室後,再將民國四十五年挖之遺骨,存於地下室內。原是山埔頭腳西坡「有應公祠」,保佑轄境有功,經恩師神農殿神農大帝及元和宮保生爺為監察,在兩位聖帝帶領本廟小城隍公修行,聖帝上奏玉皇,領得天壇玉帝旨令同意重修本廟。隔年二月重工,同年本祠新建落成,今廟內主祀城隍爺公與歷史先賢(無主先民),廟後墓穴,墓廟合一,屬於十八境元和宮的角頭廟。主祀大城隍、二城隍、三城隍,配祀劉氏娘媽、黃氏仙姑。
環境描述:山埔頭之西坡,神農殿之東北方,墓廟環境四周清幽、明亮潔靜,左側有一叢刺竹。出廟,經神農殿走小北大街門,即可出小北門城。
保存狀況:良好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見證本區昔日為墳塚區的地景。
鎮山城隍廟外觀 |
鎮山城隍廟墓廟合一 |
檢視較大的地圖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