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興隆宮
創建年代: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
歷史沿革:興隆宮建於清道光八年(西元1828年),由大北門街之福建人信眾籌建,位於大北門街最東處,與大北門相鄰,里人俗稱為「北門廟」,主祀法主公,同祀註生娘娘。
日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臺南廳選定大北門城內外為臺南公園的預定地,本廟(原位大北門街)位在預定地上而被徵收,收到徵收補償約千圓,吳來(本廟管理人一)、呂賽商議將原舊廟之建材設法予以重建,乃與同時被徵收的辜婦媽廟合祀,購北門町三丁目31番地(今公園國小之東北側)之民房為廟堂。日昭和十九年一月廟廢,遷移附於陰陽公廟(花園町三丁目54番地),分三室奉祀,延續香火。
環境描述:舊址原於大北門內西側,俗稱「北門廟」。
保存狀況:廟廢,原附於陰陽廟之神像法子公、註生娘娘神像也遺失(神像已遺失多時)。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見證府城大北門一帶的民間信仰。
1907年〈臺南市街全圖〉中北門廟興隆宮的位置圖 |
本廟原位大北門街內,日大正元年被徵收,與同時被徵收的辜婦媽廟購地北門町三丁目31番地(今公園國小之東北側)合祀。 |
檢視較大的地圖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