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農殿(神農大帝廟)

創建年代:清咸豐七年(西元1857年)

歷史沿革:神農大帝廟,創建於清咸豐七年(西元1857年),位於大銃街尾,坐北朝南,清代小北門外的農家,有牛車載運、挑穀物來五穀王廟前交易,廟埕又有「豆仔市」之稱,原奉土地公,因往來以農人居多,信徒改以神農大帝為主神。日治時期巷弄中漸有「店頭」林立,戰前廟附近打鐵店有近十家。

日治初期因欠缺管理,信眾僅有12人,廟已荒廢傾圮,部分空地里人輪為菜園,直到日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管理人林扁、朱添財發起修建。

戰後廟堂又嚴重破損,民國四十三年(西元1954年)當地耆宿林英豪、吳清波、辛松頭、辛文蘭、唐壬三、李定等倡議重建,石姓里人獻廟地五坪在原「神農大帝廟」廟埕附近改建新廟-神農殿,同年竣工,廟向改坐東朝西。民國七十年間因開闢長北街,廟已破舊,由李王癸、王木源、辛再朝、李松木等倡議重建,大銃街里人合力捐建,民國七十五年(西元1986年)六月興工,民國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元月竣工而成今貌。

環境描述:於大銃街尾與長北街交會處

保存狀況:良好

文資身份:無

文化資產價值:見證府城小北門城內的經濟生活型態,且有蔡草如大師珍貴石雕作品。

神農殿外貌.jpg

神農殿外貌

臺灣縣城隍廟正殿神像.jpg

神農殿正殿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南歷史考古普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